7/10. 对日本普通民众的情感结构摆脱不了强烈的政治宣传,开头镜头展示父亲脚上的长条伤疤和叔叔毁坏的耳朵,细节控诉战争带给民族的重创,最突兀的一幕是父亲带儿子上医院看望陌生的生母,养母给生母跪下道歉,其中的人性美好得不切实际. 父亲对同样身为军人家庭代表的喜一,不鄙视反而热心接纳,他赶走嘲笑妓女孩子的顾客并给孩子变魔术忘记悲伤,眼神放空望着喜一唱的军歌,一个和蔼、为国而战的军人父权形象巧妙模糊了侵略者的本质. 或许用意识形态批判这部细节纯粹朴实的电影有失偏颇,毕竟医院外的无声小丑、船上点酒精烧螃蟹的场景都极富震撼力,儿童充满光辉的眼神将与母洗澡、逛集会弄丢钱和窥见接客一幕幕的满腹委屈和绝望,表演得恰如其分,河神节夜晚烟火和结尾房船的门窗紧闭达到了痛楚滋味的高潮,这种被美化的人性是反战文艺作品的通病. 区分张作骥上下半场的分水岭,暴烈晦涩到达顶峰,亦因而较少被提及. 历时五年拍完,就像男主出狱后世界已沧海桑田,今天回看《蓝色珍妮》反而更能感知当中的意识超前. 从少有的南方澳角度出发,被殖民开发的渔港,曾被当成台版伊豆打造,现已偏安一隅被世人遗忘. 阿公是最后一代滞台摄影师,阿爸去日本闯荡黑道,但第三代依旧无法处理身份认同问题. 他在兰屿到处问人是否认识他,想走到一个“看不见自己”的地方. 自爸爸离开那天起不再相信蝴蝶,却在死亡到来之际看见蝴蝶舔过刀尖;差点为了捡球丢命,杀人后还温柔给孩子捡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