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驴友故事

驴友故事时代变迁 太原老驴友专门“存”地图

作者:fanfan 来源:未知 日期:2014-5-30 0:51:30 人气: 标签:驴友故事
导读:[导读]在小店区汾东南社区,66岁的居民陈四征是出了名的“旅游达人”。他对旅游的,不只是迈开腿到处游,游过的景点地图、门票等,他都要一张张仔细珍藏着。在小…

  [导读]在小店区汾东南社区,66岁的居民陈四征是出了名的“旅游达人”。他对旅游的,不只是迈开腿到处游,游过的景点地图、门票等,他都要一张张仔细珍藏着。

  在小店区汾东南社区,66岁的居民陈四征是出了名的“旅游达人”。他对旅游的,不只是迈开腿到处游,游过的景点地图、门票等,他都要一张张仔细珍藏着,甚至平日里在上、书刊中遇到景点的介绍、游记、诗词,都要剪贴、摘抄下来。5月8日,记者登门采访时发现,上世纪70年代5分钱的上海地图,4分钱的杭州地图等,他竟然都还珍藏着。

  那时的地图,还有毛语录

  昌盛西街一座居民楼内,得知记者来访,陈四征的书桌上就整理出了三四十厘米高的资料,一桌子全是,他端来的茶水只能放到窗台上。“这一摞是旅游地图,这些是景点门票……”老陈不爱笑,但一讲起他的“宝贝”就笑眯了眼。他边讲边随意展开资料夹,一本本16开的中,分门别类地贴着他的收藏。突然,一张带有毛语录的地图一闪而过,记者急忙喊停:“那是什么时候的地图?”

  带有语录的地图有两张,都已经泛黄,折痕处部分已经裂开,陈四征小心地展开它:“这是我最早的收藏!”1968年,从山西省林业学校毕业后,他分配到了山西关帝山林业局。1971年,为了筹建山西省第一座纤维板厂,他和同事被派到上海木材一厂培训,次年又去浙江杭州培训,就有了这两张当地的交通图。

  意外发现四十多年前的地图,记者有些惊喜,仔细观看着,上海交通简图有8开纸大,一面是地图,另一面几乎都是红歌歌谱,《东方红》《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八作风歌》等,左上角印有毛语录:“你们要关心……”该地图由上海市出版组出版,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发行,是1970年7月第1版,1970年7月第1次印刷,定价5分。

  那张地图和现在不一样,一根就是一条道,不知道宽窄,从的交通线介绍中看,当时上海已经有了4条有轨电车线,15条无轨电车线。

  杭州的地图定价4分钱,除了毛语录:“千万不要忘记,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谱也彰显着时代特征。继续往后翻,还有1983年的市交通图,定价0.25元。

  “姥爷天天就是割,就是好泼!”

  老陈称,1981年他从吕梁搬到了太原南郊区,1997年还又搬过一次家,有些资料也弄丢了,不然,还会更多。翻看着老陈的资料,记者目不暇接,除了门票,他还剪贴有景点的介绍、游记、景点的诗词等。“这只是一小部分,其他都堆在隔壁家里。”跟着老陈走到主卧,记者惊呆了,长一米六的书柜上,一个资料盒压一个资料盒,摞了近一米高。柜子里放的也都是导游的书,以及各种人文历史书籍。“外孙子都给我总结出来了,‘姥爷天天就是割,就是好泼!’,‘好泼’就是老在外面跑,有贬义的意思。”但讲起这些,老陈一脸自豪。

  他收集全国各地的景点资料,将、、书籍、旅游宣传资料都收集起来,编辑成一本本旅游专辑,每一次新的旅游前,都要首先把收集到的景点资料看一遍,脑中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到景点后认真听导游的,回来写笔记。有一回去藏山,导游空了两个景点没游,他就提了出来,导游不好意思地说:“忘了,忘了!”

  这些资料,在3个房间都堆放着,一般不让家人动,孩子们说:“不挣钱,整这有啥用?”但说归说,这些东西还是任由老陈收藏。老陈说,要整到一块儿,都有半屋子。

  和旅游的,老陈说,可能跟老家在晋源,从小总在晋祠进进出出,听导游的有关。到现在,他已经去了31个省、市、区,本省的119个县区已去过95个县区的主要景点,而跟前的晋祠、乌金山森林公园,蒙山大佛等,已经不知去过多少回了。

  光乌金山 就已经去了15趟

  “4月15日,孝义11人;4月15日,西山万亩生态园、晋源康庄生态园5人;4月28日,孟家井……”这是写在老陈家台历上的“导游”日记。“导游”就是陈四征,不挣钱,有时还得花上车费餐费等,大家送他“业余导游”的称号。

  陈四征说:“我没事的时候,常跟着听导游,他们经常乱讲。”他举例说,有一回,晋祠外的“野导游”指着两棵白杨树说,那是陈毅来晋祠时栽的,他听见马上指出错误,陈毅是哪天来晋祠哪天走,根本不可能栽树,这两棵树是1942年栽的,白杨树是喻意陈毅坚毅的性格的。他随手从柜子里拿起一本晋祠的书,打开一张画就讲起了其中的故事。

  陈四征称,在单位上班时,单位上只要来了客人,要招待去晋祠旅游,领导就安排他当导游,他不会讲普通话,再另安排一人翻译。如今退休后,借着多年的旅游知识积累,老陈成了朋友圈里的旅游通,朋友们想出去游玩,就几个人拼上车,拉上老陈去当。朋友介绍朋友,业余导游的“业务”渐渐多了起来。大家玩完了,跟他说声“谢谢”,他是个不收钱的导游。

  5月3日,老陈刚刚带着25人的队伍从乌金山游了一趟回来,他说,这已经是他第15次游乌金山了,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感觉。

  按“图”索骥

  老陈看地图说变化:

  从花钱买到免费领从交通到城市宣传

  老陈收集的地图少有重复,这些无声的地图也在讲述着历史的进步。

  1970年代,地图一般多为8开纸大,几分钱就能买一张;1980年代,地图变大了,价格也到了六七毛钱;1990年代,地图上就有了旅馆、列车时刻表、各地介绍等,售价成了两块、三块钱一张;2000年代,地图上的内容更详细,服务信息更加全面,比如有的增加了英文标注,有的还有爱护、文明交通的,售价在5元左右;2010年前后,一些旅游景点开始免费赠阅旅游交通图,图上有了城市文化,有了商业服务,比如,在郑州的一张旅游地图上,印有郑州城市十大名片、大型节日活动、郑州美食等。桂林的外国游客较多,旅游地图中整张地图处处都有中英文汉语拼音对照。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关键词:驴友故事
本文网址: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