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奇风怪俗

展示百年前中国风土人情

作者:fanfan 来源:未知 日期:2015-12-29 14:43:09 人气: 标签:中国风土人情
导读:《风雨如磐:西德尼·D·甘博的中国影像1917-1932》邢文军陈树君著长江文艺出版社《风雨如磐》出版,美国社会学家用镜头上世纪初的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即将崩…

  《风雨如磐:西德尼·D·甘博的中国影像1917-1932》 邢文军 陈树君 著 长江文艺出版社《风雨如磐》出版,美国社会学家用镜头

  上世纪初的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即将崩溃,此时,又面临内战的混乱……一位美国社会经济学家西德尼·D·甘博在此期间先后四次来到中国,在前后25年的时间跨度里,用手中的相机建立了一部关于近百年前中国的影像档案,总共5000余张黑白底片和彩色幻灯片以及30盘16毫米的电影。日前,这本旧中国影像档案《风雨如磐》在国内整理出版。

  文/图 广州日报记者

  回望约百年前的中国社会

  这本《风雨如磐:西德尼·D·甘博的中国影像1917-1932》,精选了甘博先生1917年~1932年期间最具代表性的200多张照片,配以丰富的照片解读和历史背景分析,透过这些照片和文字,引领读者了解约百年前中国的社会、、经济、民俗和城乡生活。

  早在1908年,刚刚高中毕业的甘博就随父母一同到访中国。这次中国之行,用甘博的话来讲,像是被一只东方的昆虫叮了一口,并且很难从这种叮咬中康复。之后,他三次旅居中国。1917年,他同之江大学教授费佩德和教亚瑟,从上海出发沿扬子江而上,长途跋涉,深入到四川省西北部羌族和藏族居住的边远山区,总行程超过6500公里,在四个月时间里,他们拍摄了上千幅关于中国人民的生活、劳作、文化和风俗的照片。之后,甘博对中国的城乡做了广泛的社会经济调查,并出版了《的社会调查》等五部主要著作。

  旅居中国期间,甘博从未停止按动手中的快门,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影像资料。然而,这批珍贵的影像资料一直被封存在甘博家的阁楼上。一直到1984年,在普林斯顿亚洲协会的会议上,甘博的长女,出生在中国的科伦夫人发现投影在墙上的一些有关中国风土人情的幻灯片是父亲拍摄的。恰逢新上任的普林斯顿亚洲协会的主任艾斯特对甘博在协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非常感兴趣,为此他拜访了甘博的遗孀。

  甘博夫人打开了三楼的壁橱,有几只檀木箱子,里面是几百张人工着色的彩色幻灯片,另外的几个鞋盒子里面装满了近6000张黑白照片底片。这批珍贵的影像资料,也才得以再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摄影是他进行社会调查的写实记录

  西德尼·D·甘博是一位社会经济学家,终生致力于中国城镇和乡村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摄影对于他而言,是少年时代的爱好,继而成为青年时代的主要课外活动,并最终成为他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的写实记录。

  在旅居中国期间,甘博恰逢其时,了诸多社会重大历史事件,并用手中的相机做了如实的记录。其中最具意义的是1918年华北和天津的大洪水、1919年五四运动、1925年孙中山的葬礼、20世纪30年代的平民教育运动等。这些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而言,无疑是极其有价值的。

  甘博对于中国的风景和建筑也同样有兴趣,他的镜头也从未忽略那些古老的、和风光景色。然而,作为一位社会经济学家,甘博更多地将手中的镜头对准了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人和社会。在他的镜头下,你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中国城镇和乡村手工业者,纺纱线、织布匹、做火炉、造纸张、打家具等等;他对于中国古老的风俗习惯具有非常的兴趣;在他的照片中,你也不难发现,那些已经消失的教仪式,如孔庙繁琐的礼仪,雍和宫的打鬼舞等。他将影像的艺术和社会调查结合在一起,这也使得甘博的作品更具备了独特的魅力。翻开这些照片,你可以看到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你会看到百年前中国的普通大众和他们的生活。

推荐:

关键词:中国风土人情
本文网址: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