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疾病
网站地图
RSS订阅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特色小吃

武汉生煎包里的爱马仕!每天限量30锅不赶早绝对抢不到!

作者:fanfan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2-3 14:11:24 人气: 标签:生煎包专用锅
导读:早上7点开卖,每天只做30锅包子,卖完就收摊。无论刮风下雨,来这里排队的食客从不间断,如果不赶早的话,根本就抢不到。煎包和热干面、豆皮一样,是武汉过早的三…

  早上7点开卖,每天只做30锅包子,卖完就收摊。无论刮风下雨,来这里排队的食客从不间断,如果不赶早的话,根本就抢不到。

  煎包和热干面、豆皮一样,是武汉过早的三大巨头。小编的一位好友是这家店的粉丝:他说每天上班宁愿冒着迟到的,也要多走半站,为的就是去买这家店的煎包。

  这让我不免心生好奇,尤其是在这种热得汗珠都滑落脖子根的三伏天,能让人排着长队,只为这一口煎包的,到底是什么样的传奇美味?小编决定赶去一探究竟。

  小编从大智地铁口出来,迎面看到的是球新社区,再顺着往前走不到200米,看到一群人拿着凳子,排着长队的地方,那就是传说的八斤生煎了。才刚刚7点钟,来这里排队的人可真是不少。

  这家铺子没有店面,连门头都没有,铺子就摆在一个狭窄的小巷子里,外面放着几张红色塑料板凳,来这里排队买的人一般都是打包带走。墙上的一角,挂着一块很小的牌子,写着“八斤生煎包,4元一两(4个)。”

  里面的深巷里,做包子的只有两个人,老板老鞠和妻子李阿姨正在巷子后面忙碌着。李阿姨包包子,老鞠负责和面和煎包。一锅煎包出炉,大概需要7-8分钟的样子。

  看着圆润雪白的生煎包在热锅里蒸腾,一揭盖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热气腾腾散发出面香和芝麻香,而排着长队的一群人伸长了手把钱递给老板娘,生怕抢不到这最新鲜出炉的一锅。

  等的时间长短,取决于前面的人买的多少,当前面的声的喊着“来2斤包子”,排在后面的人只能长叹一口气,接着排队。

  一位抱着外孙的婆婆买到了刚出锅的煎包,就迫不及待坐在凳子上开始享用美食。我们一打听,原来婆婆就是住在对面社区的,她跟我们说,“这里的煎包我吃了十几年了,原来在对门,离家蛮近的,现在搬到这边来,还得走一段。不过味道还是原来那个味,就是来这里排队的人越来越多了,我幸亏来的早。以前是我姑娘蛮爱吃,现在是我外孙爱吃!”正说着,婆婆用筷子将煎包夹开,鲜香的肉馅塞进小外孙的嘴里。

  “酒香不怕巷子深!这里的生煎蛮是那个事,就是有一点不好,排队黑的人,今天天气热,还算是人少的!”排在我后面的爹爹说道。

  等了四锅之后,我们终于买到了。轻轻咬一口,是地道的汉派生煎,不像沪式生煎拥有喷涌的汤汁。热乎乎的面皮厚实绵软,像面包一样蓬松,馅心是实打实的新鲜猪肉馅,口感鲜嫩,淋上老板娘亲自熬的豆瓣酱,到位得很。(友情提示:包子要现吃,冷了味道会差很多。)

  我们觉得他家最好吃的就是包子底,煎得金黄透亮不焦枯,吃起来又薄又脆,没有很油的腻味,不一会儿,二两包子被我们一扫而空。

  听老鞠说,他做包子的手艺是家传。他的母亲在用粮票的那个年代,就已经开始卖包子了。当时的包子才1毛3分钱一两,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一直记得母亲做的那个包子的味道。

  “现在我做的包子,和母亲原来做的那个味差不了多少。”老鞠言语中颇有些自豪。他说自己一直用最传统做法做生煎包,这才是地道的老武汉味。

  “总要生活嘛,谁知道这一做就是30多年!最辛苦的还是我老伴,一直跟着我吃苦!”老鞠望向妻子,眼里透着一丝。老鞠的妻子李阿姨听到我们的对话,有点不好意思:“说这搞莫斯撒,老夫老妻了,有莫斯好计较阿!”

  老鞠原来是企业食堂职工,专门负责为厂里做馒头包子的。80年代,企业改制他下了岗,没有经济来源的老鞠重拾母亲做煎包的手艺。

  刚开始的时候,夫妻俩就在街对面的巷子里,搭一个破旧的棚子,摆摊做生煎包,都是做的街坊生意。因为他家做的包子皮软个大馅多,慢慢的,食客越来越多,还有从汉阳武昌专程慕名而来,一买就好几斤。

  前两年因为地铁拆迁的缘故,他们才搬到这边来。老鞠本以为搬了新地方,生意会有所影响,谁知道老顾客还是找到他,不但没影响,生意反而越来越好。即便是像这样的三伏天,排队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凌晨2点,老鞠就和妻子起床开始准备材料,他们始终家传做法,2斤面1斤肉,肉馅也是清晨去菜市场挑最好的前胛肉,吃起来比较有嚼劲。揉面,剁馅料,熬制蘸酱,包馅,等到点上炉子,已经是早上6点,这时候已经陆续有顾客等到巷子口了。

  “包子好不好吃,最重要的是发面时间。时间掌握得好,包子皮才能发的又泡又软。”老鞠将面拉很长都不会断掉,这就是他家包子好吃的秘诀。但发面时间的长短,全凭老鞠几十年的经验掌控。

  老鞠的妻子负责馅料,将面皮揪下一小块,按成一个圆饼,放上一勺子馅,十指围着包子皮旋转,按下8-9个褶子,生煎包便好了,整齐的码在平底锅里。

  煎包子是老鞠的看家本领:别看这一枚小小的煎包,煎得火候大有学问。先在平底锅里,抹一层薄薄的油,将包子整齐码上,以防粘锅。然后倒上少量的水,用水汽把包子蒸个半熟。水汽收干,一个个小包子逐渐鼓了起来。这时,煎包才正式开始,倒上清油,散发面香的包子经过油的洗礼,发出呲呲的响声,香气蒸腾。老鞠为了让包子受热均匀,飞速地旋转着手里的铁锅。

  老鞠掐准起锅时间,最后倒一遍清油,手在空中画一道弧,撒上葱花和芝麻,包子煎得油亮鲜香,可以出锅了!老鞠说煎包的火候最为讲究,如果慢一秒,包子底煎硬了,就不好吃了。我看到湿毛巾搭在他肩膀上,擦拭着的满头的汗珠。

  “来这里吃的都是老街坊,吃了30几年了。”大部分都是熟客,老鞠基本都认识,有位顾客刚开始来的时候还在读初中,如今是已过而立之年的大叔,依然不变的,还是每天早上准时7点,来他家店排队买包子。

  老鞠谦虚地说:“煎包的好坏我们说了不算,都由顾客说了算。”而顾客日复一日的排队,显然已经无声地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

  老鞠说,做煎包是个辛苦活,一年到头都没几天休息,即便是像这样天气炎热的三伏天,排队的人依然很多。如今他腰不太好,越发有些力不从心。我问他怎么不早些退休,老鞠淡淡一笑:“都做惯了,老街坊们惦记这个味,只要自己还能做,就一直做下去。”

  曾经有人找他谈过加盟,老鞠通通都拒之门外。在他心中,还有比赚钱更加重要的事情。现在武汉人吃的花样越来越多,可只有他做的生煎包能被老顾客几十年。如果加盟,手艺教给别人了,可不能要求别人像他一样珍惜这块招牌,这是他最为担心的。“赚钱够用就好,我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老鞠说得云淡风轻。

  这几年,老街重造换新颜,大智建了轻轨和地铁,旁边的小区也是拆了变成高楼,老汉口以翻天覆地之势不断更迭转变。不断变化城市的进程,只有这家藏在城市中心旧夹缝里的小店,围着面粉,葱花,炉火,一直坚守着传统手艺,那是老武汉人最戒不掉的老味道。

  老鞠高兴地跟我们说,前几年儿子在外闯荡,不想接手他这门生意。如今儿子已结婚生子,也愿意回来接手这门手艺,并且在此基础上将变幻出新意,除了主打生煎包,还将会经营别的早餐品种。

  推荐:

  

关键词:生煎包专用锅
本文网址:
共有:条评论信息评论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验证码: